企地共建谱新篇——携手并进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云上潜江报道 孟冬时节,骑行在兴隆绿道,一边是清澈流淌的河水,一边是静谧的田野。

田垄间,一台台钻机“镶嵌”其中。它们是工农和谐风景的写照,也是潜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烙印。

它们诉说着潜江因油而兴的荣光,也期待着与这颗平原明珠再写辉煌。

话共建

新兴工业之城的崛起

11月19日,市委书记吴祖云上班第一天就来到江汉油田,与油田高层进行会晤,共同推进企地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对江汉油田的重视可见一斑,而企地血水交融的情结早已深种。

1965年,江汉会战拉开序幕,当时潜江县人民怀着美好憧憬全力支援油田建设。

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勤作,江汉油田在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盐化工总厂是油田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盐卤资源而兴建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市场知名度高。

倚靠大树好乘凉,近年来,我市把它作为发展盐卤化工的重要基地,建立了盐化工业园,长飞、新亿宏、中讯科技、益和化学、中帆电子、菲利华等一批以盐卤或盐化工初级产品为原料的知名企业纷纷进驻,构建了循环利用、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企地共赢的新经济模式,盐化工总厂“产品+技术+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共建带来共兴,携手江汉油田,汉江之滨一座崭新的新兴工业之城快速崛起,盐化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逐步壮大,潜江经济发展步入高速轨道。

此外,在文化繁荣、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企地交流融合日益加深,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把江汉油田作为最大的客商。”潜江掷地有声地承诺。

话共进

转型升级克时艰

多年来,石油经济一直是潜江举足轻重的主业支撑。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开采,潜江石油资源已面临枯竭。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长期支撑潜江“半壁江山”的石油经济急剧下滑,“一油独大”的经济格局遭受巨大冲击。

转型升级,对地方、对企业都是唯一出路。

2009年,潜江被纳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企地不等不靠,携手共克时艰。

江汉油田着力抓盐化工总厂提质增效,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赢得生机,随之增产的烧碱、氢气、氯气都成了“香饽饽”,长飞光纤、长飞信越、菲力华等企业纷纷前来,落户潜江。

企业来了,带动技术、人才、政策红利纷纷涌入,三年间,传统化工小镇已成为潜江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利润总额29.7亿元,增长48倍。

这种喜人局面的出现,与油价回升、潜江石油企业效益变好密切相关,也得益于转型焕发的新动能。其中,光信息电子产业产值受长飞光纤等扩能上档的拉动,同比增长30.7%。

话共赢

携手共谋高质量发展

为缓解湖北省和长江经济带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完善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缓解天然气用气峰谷差及应急调峰问题,2006年,中石化决定启动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建设。

消息传来,潜江和江汉油田都敏锐地嗅到,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地合力协作,多方奔走争取,终于成功将这个“大金碗”收入囊中。

今年年初,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潜江建设江汉战略储气库项目。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储气50亿方,建成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50亿元,还可派生以甲烷为原料的化工产业,相当于再造一个江汉油田。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重大项目落户更能为潜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壮腰”。

此外,近年来,我市稳妥推进江汉油田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全面接手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区管理机构、学前教育等业务,推动油田改革,加速推进企地一体化建设,让企地真正走向“零距离”发展之路。

这是一场共赢的聚首,也翻开了共荣的新篇章。

携手并进,未来可期。(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