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14日电(记者高博)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了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表扬了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假日期间厕所革命滞后、管理混乱、服务较差的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以及不文明游客进行了曝光。
“红榜”榜单上,首被摘牌、取消5A级景区资质的秦皇岛山海关景区上榜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从首被摘牌到登上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的“红榜”,秦皇岛山海关景区中间经历了什么,摘牌警告或者“红黑榜”等奖惩机制如何发挥最大效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秦皇岛山海关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去年10月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暗访时,发现景区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取消了其5A级景区资质。这也是我国首家被摘牌的5A级景区。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5A级景区的评选依据,是国家旅游局2012年印发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于景区评级的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资源评估、设施评价、游客评价等方面。
据了解,山海关景区被摘牌在很大程度上,是景区管理体制的经营、所有和管理三权不分的结果。原山海关区旅游局作为区政府主管旅游的部门,既管行业又管经营,虽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山海关区发展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摘牌后,景区拆除了涉及“捆绑售票”的5D电影院,清理了景区内的170多家商户、拆除所有临时售货亭。老龙头景区门口的6300平方米房屋和3500平方米临街违建商铺被拆除,建起新的游客接待中心。海神庙和孟姜女庙等非宗教场所违规设立的5处功德箱也被取缔。
在刚过去的十一长假中,山海关景区接待游客21.70万人次,同比增长21.17%,期间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记者从山海关区旅发委获悉,山海关景区正在针对有关部门提出的150多项问题进行整改,努力在管理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提升。目前,已通过了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级机构初评”,向重返5A级迈进。
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十一期间同家人去了山海关景区游玩,他告诉记者,感觉景区比去年来的时候好多了,“进去之后看到的价格都是有细目的,感觉景区是特意整改过的。环境、卫生还都比较满意。”
业内专家表示,从公布游客“黑名单”、对A级景区重罚,再到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国家旅游局打出一套“组合拳”,彰显旅游部门加强治理的决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摘牌警告、黑名单等“红黑榜”制度对于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是从需求端来倒逼供给端的创新。
“对A级景区摘牌,给予警告等措施是对旅游景区实行监督的一个良好开端,对景区来说是一种有效威慑。”魏翔说。
魏翔指出,对一个景区的监管和纠偏须多管齐下,如果一味地依赖于单一手段,实质上对景区的管理会出现一种政策“疲惫”。建议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摘牌警告等“红黑榜”措施外,还要出台关于旅游景区质量提升,摘牌后的整改和指导方面的政策,这些是老百姓真正想看到的。
据了解,本次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由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假日旅游市场秩序情况提供信息汇总而成。专家指出,“红黑榜”名单应增强游客的参与度,把“红榜”交给市场,由游客去口碑相传,把“黑榜”交给法律法规。厉新建认为,“红黑榜”不能一发了之,需要完善其前续管理和后续管理,建立长效惩戒机制,“黑名单”公示时的警告与诚信经营状况改善后的警告取消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
魏翔认为,要配套更严厉的监管措施,针对责任主体明确的违规事件,旅游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加强监督问责,杜绝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消费者投诉无门现象;针对职责不清的违规行为,可以加强部门协作,组建联合执法或综合治理队伍,做好日常监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