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虾稻米、泡藕带、尝香思……这些潜江人民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如今打开京东、淘宝、苏宁的潜江馆,不管你身处何方都能买到。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全市2000多种农特产品有了良好的展示销售平台,电商规模逐步增大。仅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35%,网络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一叶一世界。这只是我市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市”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打造特色”的原则,将农村电商发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手段,立足本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不断拓展电商在农村的应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触网销售农业产品更好卖
每年虾季来临,位于后湖管理区的湖北龙虾交易中心车水马龙,一台台运输车辆有序停放,等着客户通过网络下单后,将一箱箱小龙虾装运上车,发往全国各地。
“随意抬价,市场无序,运输困难。”在谈及小龙虾过去的销售状况时,该中心总经理聂晓峰告诉记者。
纷杂的市场,不仅影响了潜江小龙虾的形象,更不利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我市采取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策略,大力推进“互联网+龙虾”战略,完善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小龙虾产业电商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小龙虾鲜活产品电商平台——中国虾谷网。
作为全国最大的龙虾交易市场,湖北龙虾交易中心采取“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的全产业链模式,依托中国虾谷网电商平台,目前已在市内及周边县市建有多个收购配送基地,辐射全国300多个城市。交易中心平均日交易量接近400吨,全年交易额在20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把做大农村电商产业作为当前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战略,投资4亿元建设潜江龙虾科普教育中心,其中设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以潜江龙虾为主的潜江特色农产品线下展销馆;50余家农产品企业入驻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线上特色馆,上架特色产品品牌293个、产品2000余种;与抠抠国际、中东贸易平台、出口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开辟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借网致富农村创业更简单
王怀亮家住后湖管理区,退伍返乡后利用我市的优质棉花资源,加工棉被到网上销售,如今已是第3个年头。从最开始每年销售千余床棉被,到如今销售破万床。
电商创业3年来,王怀亮不仅为家里购置了小轿车,其产品也从布包棉花被发展到纯棉布踏花被、手工棉花被等多种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
“没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也不会认识五湖四海的客户,也许我的棉被厂早就垮了。”王怀亮激动地说。
杨金斌本是从浙江来潜慕名吃虾的食客,看到商机后开始小龙虾电商创业,与我市虾皇、晓飞歌等虾企合作,今年已经完成了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乡村振兴需要创业激活。产业发展了,群众致富了,乡村振兴才有希望。我市按照“统筹安排、分类落实、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开展电子商务培训。通过开设培训班、论坛、讲座,累计培训领导干部、企业高层、农村务工人员、创业青年、贫困户等约15000多人次,转变了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坚定了企业发展电商的信心,提升了电商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拓宽了创业青年的就业渠道。
这些举措在促进我市农村电商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网上开店、在线销售成为农村商业新潮流,从业人员1万多人,带动电商网民近10万人。
上网购物农民生活更美好
如今,又一年“双11”临近,各大商家严阵以待。我市广大农村群众也开始忙碌起来,抢“双11”红包,兑换“双11”购物津贴,时刻准备“剁手”。
去年的“双11”,让我市老新镇田李村彻底“火”了一把,该村在当年“天猫双11购物狂欢”中,前30分钟的购买量位居全国农村淘宝排行榜第三。
28岁的该村村民付玉去年在“双11”当天消费800多元,买了纸尿片、加湿器及服饰。“这些都用得上。”付玉说。
把钱花在刀刃上,让生活更美好,是我市农民购物的优良传统。便捷的网络服务,快速的物流网络,把我市农村的消费行为从线下转到线上,网上丰富的产品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通村公路、光纤网络、无线基站、邮政物流覆盖率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已建成1个市级物流中心、15个区域性镇级物流中转服务站、360个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形成了“1个中心、15根主轴、多个网点”的农村电子商务市镇村三级无缝对接的经营体系。
“只要会网购,村民买到的物品就能送达。”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完善市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抓好若干个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网商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精准扶贫,为实现乡村振兴作贡献。(潜江日报记者 王秋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