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360度“美颜”模式 上海全城涌动“进博”热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与毗邻的虹桥商务区之间的道路上,由鲜花盆栽组成的装饰已经陆续就位(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社上海10月5日电 题:360度颜值 365天辐射——上海全城涌动“进博”热

新华社记者

这个国庆节,上海在洋溢着喜庆氛围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忙碌。重点配套项目陆续竣工、1000万盆鲜花扮靓街头、辐射365天的交易平台加速落地……再过30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召开,上海已经全方位“动起来”。

看配套:走路10分钟,从虹桥到国家会展中心

从万商云集的虹桥商务区到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走路要多长时间?答案是:10分钟。

国庆前夕,连接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与国家会展中心的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正式竣工。作为首届进口博览会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二层步廊跨越了铁路、河流、高架。这意味着,游客从虹桥火车站出来,可以一路步行至国展中心,非常方便。

二层步廊是进口博览会配套工程的缩影。目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围的15条配套道路已全部具备通车条件。博览会期间,这个交通网络将迅速分解G50沪渝高速、G2京沪高速带来的车流,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快进快出”。

这是上海虹桥世界中心内的进口商品展示厅,这里将成为进博会“6天+365天”展示交易平台的一部分(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看通关:20多项创新举措基本落地

4日上午9时58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个进口分拨集装箱顺利运抵上海吴淞海关辖区。这个集装箱内有15票分拨单,涉及菲律宾的15家参展商食品,包括芒果干、香蕉干、榴莲干等。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信息,目前企业商业展已经有1500余家展商的展品进入中国大陆境内,约有1000余家展商的展品已经或正在从境外发运,预计10月中旬将有大量展品集中到港。

为了给展商提供优质服务,上海海关已设立进博会海关专用窗口。展品凭“进口博览会进境物资证明函”,可以在专窗办理业务,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前期上海提出的20多项创新举措基本落地,涵盖进口博览会的展前、展中、展后阶段。这包括:允许展会展品提前备案、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延长展品有效期至1年、展品展后进入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视同离境予以核销,等等。

这是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夜景灯光效果(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看服务:“迎行住食转”5大环节全面细化

毕业于同济大学德语系的张良,目前在闵行区梅陇镇工作。为服务首届进口博览会,他已报名成为接待外宾的联络官。

一下班,张良就抓紧“捡起”英语和德语,即便是日常用语,也反复斟酌语气。连4岁的儿子都耳濡目染,不时蹦出几句简短的英文。

张良是进博会服务团体中的一员。着眼“当好东道主”,上海正统筹全市资源,用心锻造进博会城市服务“金牌”。比如,在住宿方面,梳理形成全市三星级以上1700余家酒店、25万余间客房供给清单,并公布了价格行政干预方案。

与此同时,滚动招募培训5000名志愿者、组建100个“青春上海”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站点,提供热情真诚的志愿服务。

既强调资源统筹,又不乏各自精彩。临近虹桥机场的上海市长宁区,目前已完成102幢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中英图文编撰、音频录制及挂牌工作,整合推出“博物馆奇妙日”“邬达克密码”等微旅行线路,展示长宁的海派文化特质。

市民走过位于上海漕宝路的一块宣传进博会的大型广告牌(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看街景:从街头到天空开启360度“美颜”模式

重大国际性展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绝佳窗口。从河道到绿地,从街头到天空,上海正在开启360度“美颜”模式,让游客转角遇见景、拍照可刷屏。

立体绿雕的荷花与荷叶,洒落点点水珠,营造荷塘胜景的意境,表达合作共赢的愿望。在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城,以进口博览会为主题的大型花坛“珠联璧荷”,成为众多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

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庆祝国庆佳节、迎接进口博览会,“十一”期间上海全市共布置地栽花坛花境约18.4万平方米,单季用花量达到1000万盆以上。

7条河道“水清岸绿”、逾16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28个路段景观提升……位于“大虹桥”辐射圈的上海市闵行区,正在以最佳状态、最美面貌迎接盛会的召开。

架空线入地是城市景观整治的难点。上午九点钟开会协调,晚上七点钟汇报工作进展,十点钟实地踏勘、修改计划……这样的场景,今年9月在闵行架空线入地工作指挥部几乎天天发生。

随着一个个“硬骨头”被啃掉,遮挡视线的“蜘蛛网”如数褪去,一望无垠、满眼清爽的进博会蓝天悄然出现在市民眼前。

这是连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与虹桥商务区的空中步廊,目前已经全线贯通(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看功能:“6天+365天”展示交易平台加速落地

进博会的展品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商品,进入国内消费者的家中?6天的展览,如何形成辐射全年的效应? 上海各区正在加快“6天+365天” 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的落地,承接博览会的溢出效应。

国家会展中心南侧新建成的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未来将是“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的主功能区。目前,这一平台已经与41家全球知名组织、行业协会及国内外企业签署入驻协议。“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招商服务总监李文畅表示,平台将引入来自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有望实现进口水果72小时从原产国“飞”到中国居民家中。

国家会展中心所在的青浦区,已经制订了一整套方案,吸引进口博览会的展商落地。“在市民的心目中,青浦原来属于远郊。但随着进口博览会的召开,青浦成了上海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前门’。”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

为全球新品在沪首发营造最优环境,上海已专门建立“首发东方”平台,积极对接进口博览会的参展商,为新品发布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做到 “三个结合”:场内和场外发布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发布相结合、发布和落地销售相结合,把展品及时变成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

长三角电子商务中心、虹桥国际展汇……随着一批实体机构的揭牌、线上线下的打通,虹桥商务区正在成为长三角城市“买全球”“卖全球”的窗口。虹桥商务区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说,借助进口博览会的机遇,虹桥商务区将联合企业、联动长三角、联通海内外,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及合作共赢。(记者 何欣荣、陆文军、周蕊、张建松、周琳、杜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