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歌漫吟皆成曲——潜江工业经济奏响“四季歌”

云上潜江报道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四十载栉风沐雨,潜江由县变市,城乡面貌日益新了,城市发展格局大了,群众生活更美了……

四季流转里,工业经济作为潜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风雨洗礼下,在烈火淬炼中,更加傲然挺立。

冬之凛冽:历史转折点上的“革命”

石油资源一度是潜江的“金饭碗”。然而,再丰富的资源也有枯竭的一日,历经半个世纪的开采利用,当碗里的饭几乎见底,潜江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

那是如严冬一般的寒冷,刺骨的风吹进心里,让潜江痛定思痛,思索工业经济方向在何方?动能从何处来?

终于,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潜江人民给出了肯定答案:转型升级。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破旧出新更是一场“革命”。

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业产业结构由“重”转“轻”,科技含量由“低”转“高”,投资强度由“小”转“大”,环保要求由“松”转“严”;围绕构建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循环改造,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引领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江汉盐化工业园正是潜江发展的一个缩影。因紧邻油田,江汉盐化工业园盛极一时。然而,全球经济危机袭来,传统的化工产业发展迟缓,效益差,环保之痛更是如鲠在喉,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此时,高科技巨头——长飞落户,为园区发展投来一束转型“强光”:江汉油田盐化总厂通过离子膜烧碱工艺生产的氢气、氯气,变成了长飞科技园的重要生产原料,而光纤预制棒生产过程中主要副产品如稀盐酸、盐水等,又可回转到盐化工业园继续利用,实现产业循环的生态平衡。

昔日重化工业园翻开了发展新篇章,潜江转型升级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我市工业经济的大气候也走出寒冬,逐步回温。

春之萌动:老树发新芽,新枝吐花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循着转型升级的脚步,潜江工业经济的春天已早早来到。

纺织服装产业是潜江市传统产业。“十二五”末,全市纺织总规模为106万锭,服装总规模为年产8000万件(套),年产值220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33亿元,从业人员3.14万人,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劳务品牌的“潜江裁缝”达15万之众。

近两年,国际经济大环境、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明显冲击,潜江也不例外。

为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市政府多次深入调研,及时出台了振兴服装产业专项政策。

目前,全市调度服装产业项目17个,同比增长42%。诺琦服饰、比帆制衣、晨昊服装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长青林服装+卫星工厂、市高新投龙湾服装产业园、以纯集团湖北生产基地“总部+卫星工厂”等6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去年,我市按照“创新驱动、绿色转型、集群集约”的思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先后技改投入214亿元、增长93.9%,石油化工、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幅。

一头老树发新芽,一头新枝吐花蕊。光信息电子产业的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正是一派春日好风景。

近年来,我市发挥化工产业基础和氢气成本优势,引进长飞集团、日本信越投资50亿元建设长飞潜江产业园,打造光纤光棒制造区域总部,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去年完成产值17亿元、税收达8000万元。

同时,依托区域总部,实施产业链招商,吸引飞菱、法液空、菲利华等上下游企业扎堆落户,“无中生有”形成光信息电子产业链条。项目全部建成后,光纤预制棒产量可达6000吨、占全球产量40%以上,光纤1亿芯公里,产值突破百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

夏之繁盛:发展热土满生机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高质量项目聚集。

朝气蓬勃的潜江,正成为各方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

总投资50亿元的长飞潜江科技园来了。

投资16.5亿元的好彩头中部生产基地投产了。

投资10亿元的周黑鸭“聚一虾”、投资6亿元的安井食品华中基地、国内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传化物流打造的公路港等项目扎推落户潜江。

一批汽摩配、阀门、机柜、新型建材等集群“小狼”企业在潜江不断涌现,筑起潜江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数据显示:1至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增长17%,工业利润增长30倍,新增规上企业15家。

谈及为何选择潜江,企业老板们总为潜江的优质发展环境点赞。

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指标。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更是潜江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

为此,我市制定出台了《潜江市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强化政策督办和落实;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总体目标、重点措施、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实施方案;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资金;对接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市政府配套安排15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100万元两化融合奖补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智能化升级。

同时,出台《全市部门服务企业“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干部走进企业开展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的后顾之忧少了,全身心投入建设生产中,为潜江高质量发展聚集起强大动力。

秋之硕果:累累金黄启新篇

去年,潜江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消息传来,举市欢呼,这是潜江发展历程上的荣耀一刻。

回首2017,潜江发展高潮迭起,一大波政策、资金红利簇拥而来。

去年3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国家高新区必将成为工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转型发展的硬支撑。”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克森告诉记者,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可享受国家在税收优惠方面的特殊政策,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旧动能双轮驱动。

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的同时,生态效益也逐渐彰显。

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52家,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引进福建安井、传化物流等一批绿色企业;投入90亿元实施化工管廊、气体功能岛等项目,推动新亿宏、新硅科技等企业耗氯扩能;促进光信息电子与化工产业氯氢碱循环利用……一系列举措大刀阔斧实施,体现了潜江践行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担当。

2017年,我市绿色发展水平在全省一类县市区排名第3位,较上年前进3位。其中,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增幅全省第一。

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已融入潜江血液,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回眸四十载,逐梦新时代。

如今,水乡处处有新景,工业脊梁顶天地;未来,平原明珠愈璀璨,经济发展展新姿。(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